云南省高校中药学科技创新团队
发布日期:2020-07-31 浏览次数:
团队介绍
ror平台一直把研究和开发云南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学科领域,1986年中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设立了资源开发利用等特色学科方向;“(实用)中药学”是1991年经云南省教育委员会批准的“八·五”省级重点学科。2002年云南中医学院重点实验室“中药材优良种苗繁育中心”成立;,2007年“云南省高校中医药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获得批准建设;2012年“云南省高校中药材优良种苗繁育工程研究中心”获得批准建设。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以省级重点学科、高校重点实验室和硕士点为依托的中药学科技创新团队。本团队围绕“云药”产业发展中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从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和中药新制剂与新制剂研究创新两方面入手开展相关深入研究,对“云药”产业的持续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
团队负责人简介
钱子刚,教授,博士生导师,ror平台副校长。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云南省中医药领军人才;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云南省省级技术依托单位负责人。钱子刚教授主要从事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中药民族药质量标准研究等,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专项、云南省食品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重点产业创新工程”项目及云南省生物医药重大专项等项目10余项;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在云南省食品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重点产业创新工程”项目《145个中药民族药质量标准的研究制定》中,作为中药材标准研究组组长,组织并指导43个药材标准研究。参与编审出版《云南省中药材标准》(2005年版第七册),解决了云南部分地方习用药材中药处方中无质量标准的问题,参与制定了《云南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云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为完善国家中药标准体系,云药产业的整体发展,保障生产、经营、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团队建设
团队成员由9人组成;其中,博士研究生学历8人,硕士研究生学历1人,正高级职称4人,副高级职称5人。近年来,本团队围绕“云药”产业需求,重点开展云南省中药资源调查、云南特产中药优良种源的筛选繁育、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以及云南特色中药民族药质量标准研究和中药新制剂研究,以解决“云药”生产中的相关资源和新药研制问题和获得关键技术,促进我省中药教育、研究、生产的紧密结合,为逐步形成我省以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体的后续支柱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为“云药”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团队主要成果展示
云南省高校中药学科技创新团队于2010年获得批准立项建设,2016年完成验收工作。经过10余年的建设,现团队具有生物学评价和优良种质繁育、分子生物学、化学评价和药效学评价专门研究室以及无菌室、培养室等。申请项目总经费超过1500万元,文章发表150余篇,其中包括国际一流期刊Nature Genetics,PNAS等文章,出版学术专著(或教材)10余部,申请专利40余项;引进科技部首批863青年科学家和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名,培养高层次人才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名;培养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若干。
【打印】